第十三章:尋找活在民國時期的人
關燈
小
中
大
我從李老的表情看得出他可能是對我尋找的這些東西有了興趣,確切地說李老可能是對那首篇日記的內容提到有關於清皇陵盜墓的事情感興趣。
當李老問第一遍時,我就猶豫要不要把《志異經》的事情說出來,還是說像以前一樣隱去手抄殘本《志異經》的內容,只說三幅草圖和日記的事情。
但回頭一想,李老他是一名考古愛好者,對古文物的認識和鑒定不亞於一個真正的考古學家,皇陵內的陪葬品絕對是最頂級的珍寶和頂級的文物,而首篇日記中提及的玄之又玄,奇之又奇的奇寶就更惹人遐想。
我猜測李老認為我探險尋寶的動機可能是在找尋關於清皇陵內丟失的部分珍奇寶貝,但我真正的目的並不在尋找寶藏,寶藏對我來說只是一個線索,就如同我現在要尋找這個叫張賢平的民國時期的人一樣,同樣也只是個線索,線索的終點就是《志異經》。
最後我還是選擇隱去手抄殘本《志異經》的內容,但我卻將其餘的日記內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訴李老,或者說是回答李老的問題。
我從背包裏拿出了一個本子遞給李老,說:“這就是我的發現所有日記,您可以看看。”
我給李老的這個本子是一份《志異經》第十七頁以後日記篇以及三幅草圖的覆印本,裏面總共有張賢平自述的二十三篇日記,而關於前十六頁記載《志異經》的內容沒打算說出來。
我對這二十三篇日記的內容分析過很多遍,這二十三篇日記的內容大致上都是圍繞著張賢平接受大帥命令後的五年時間內,一直在河南境內尋找關於東陵地宮內的那件被他自己稱為“玄上玄、奇上奇”的奇寶上面。
一開始我以為被張賢平稱為“玄上玄、奇上奇”的奇寶便是《志異經》了,可他留下的日記內容中沒有提及《志異經》中記載的關於異人異能的任何信息,甚至就連“志異經”三個字都找不到;再加上記載《志異經》的紙質與記錄日記紙質完全不同,所以我推測張賢平要找的“玄上玄、奇上齊”的奇寶是另有其物。
不過我想,既然《志異經》能與張賢平的留下的日記以及三幅草圖裝訂在一起,並且還是用相同的防腐方法處理過,我想這被張賢平稱為“奇上齊、玄上玄”的奇必定與《志異經》有什麽聯系,至於其中的聯系是什麽就不得而知了。
此時李老接過我手中的覆印本,李老夫人也在第一時間將李老看書用的金絲眼鏡遞到了李老的手中。
李老有些鼓瞪的雙眼,透過掛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仔細地翻看了起來……大約十分鐘之後,李老將覆印本還給了我。
我接過覆印本時正準備開口詢問李老有些什麽建議時,就看見李老摘掉眼鏡後閉著眼睛什麽話也沒說,只是在揉自己的太陽穴,像是在養神,又像是在想些什麽?
不管李老是不是在思考還是在養神,我不敢去打攪,只能坐等著。心中猶豫不定地想著要不要將《志異經》的前半段關於異人異能的記載內容也一並告訴李老,如果我真的說出關於《志異經》的事情,不知道李老會持有一個什麽態度看待《志異經》?他可能會認為《志異經》這是一部玄幻故事。
這種事情並不是誰都會去相信的,我雖然相信這是真的,可是到現在為止我並沒有親眼見過有誰有這樣的異能,也沒有找到能證明《志異經》上所記載的異人異能是真實存在的證據。
過了一會李老夫人將泡好的一杯茶端到了李老面前叮囑李老喝茶,然後順手將李老的金絲眼鏡又拿走了。
李老喝完茶後好一會才出於意料地對我說道:“我們還是先說說你要找的這個叫張賢平的人吧。”
我聽完李老這句話後先是一楞,心說這思維跳躍的也太快了,我都還有點更不上節奏了。
我點頭“嗯”一聲後,就表現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等候李老的下文。
李老這次沒有賣什麽關子,他直奔主題就道:“雖然從軍人的身份尋找無望,但是可以從名字和出生地入手。”
我有些不解地問李老:“從名字和出生入手?”
李老聽我這麽一問,立即就用導師的語氣解釋道:“你給我的第二篇日記中有提到‘舊河北道’這四個字,其實舊河北道不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在唐代,‘道’是地方行政區名,直到民國初期廢府置道後,才有了河北道……”
關於河北道的來歷,我是知道的,因為在一年前我便對張賢平留下的二十三篇日記中所提到的各種地名做過一些調查,其中張賢平提到自己的家就在舊河北道。
民國初期廢府置道後將衛輝、彰德、懷慶三府改為河北道,後來在民國十六年又廢道改市,而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北道又叫豫北道。
河北道分別管轄著河南西北地區的二十四個縣城,其中有武安、陽武、沁陽、安陽、湯陰、新鄉、封丘、延津、林、溫、滑、浚等等二十四個縣城。
果然,李老接下來講解關於河北道和我理解的一樣,最後李老說:“後來道被廢除後,河北道便不存在了;解放後各地區被從新規劃,河北道其中的這二十四個縣城中有些被規劃成了地級市,你看看我給你的地圖。”
我立即展開李老一開始就給我的地圖,等我看清地圖時,才發現這是一張河南省境內的地圖。
接著李老又提醒我,說:“第二篇日記中有提到三個四個地名,其中有濮陽普照寺、開封、鄭縣,最後是舊河北道,鄭州在解放前就叫鄭縣,而鄭州的上面便是舊時河北道管轄區,便是我用紅筆圈住的地方。”
在李老的指點下,我看到了地圖上標示的濟源市、焦作市、新鄉市、安陽市用紅色的筆圈住的地方正是舊時河北道的管轄範圍,其中我還看到有用藍筆起來的幾個地名,它們分別是“武陟縣、沁陽市、溫縣、濟源市、孟津縣”。
“我分析推斷出的第一個範圍和方向這個位置在安陽。”李老說的很仔細,我也聽得很認真。
李老解釋道:“為什麽說是在安陽呢?從字面上分析來看,第二篇日記中提到‘輾轉南下’四個字,我們可以從反方向去推論;試想,如果他不是輾轉回家,而是變成直接回家,那說明他可以濮陽直接進入舊河北道回家,濮陽的左邊便是安陽,安陽也屬於舊河北道管轄地區。如果反推論成立,那麽他的家就有可能在安陽,這是第一個從反方向得出的第一點論證。”
“你再看第二個點論證,如果我們順著張賢平走的路線來看,從濮陽南下到開封再到鄭州回家,他在繞圈,這符合‘輾轉’這個詞的意思,這是第二個點論證。至於他為什麽用河北道這個大的範圍來代替自己的家鄉,這只能說明他不想暴露自己或者是在保護家人。”
李老從第二篇日記內容中推論出的這兩點論證很有力度,我根據李老的推斷出結論,再次把目光轉移到了地圖上安陽市的地理位置上,其中“安陽縣、內黃縣、林州市、滑縣、湯陰縣”等幾個地名也同樣用藍筆圈起來了。
此時,李老又咪了幾口李老夫人剛沏好的茶後,讓我拿出那張紙,說:“現在我們再進一步的假設,從名字入手。”
我按照李老的意思看了看紙上寫著的幾行字,其中上兩行寫著的是“承德續家遠,進取昌宗盛,善頌周唐禮,傳厚再道賢”;中間兩行寫著的是“宗由通德傳,承祖士為先,顯達盛英賢,永開泰日遠”;下三行寫著的是“國家興昌,祖功光顯,宗德茂崇,賢輝先緒,世代新風,庭獻沛震,後澤其長”。
我看完這像詩不像詩,像詞又不像詞的幾行字有些不太明白地向李老請教。
李老解釋道:“這是我托朋友弄來的河南省境內三大張姓的家譜輩行表,並且都在河南北部、西北部生活。你再看看我用綠線標示的地方,其中我知道湯陰縣有個叫張家屯的地方就有一個張家祠堂,張姓在那裏是大姓。”
聽完李老這麽解釋,我頓時明白了李老所說的從名字入手的辦法了,原來是從張姓家譜輩行表中尋找線索。
我立即就在地圖上尋找到了李老所說的用綠筆標示著叫“湯陰縣”的地方,同時眼睛也亮了起來。
我心說,說不定那張賢平就來自湯陰縣那個叫“張家屯”的地方。
接下來李老又繼續把他從名字推理出來的幾種可能性來作為線索參考,比如說以前的人取名字都是按照家譜輩行表中的字來取名字,很明顯張賢平中的“賢”字便是家譜輩行表中的其中一個字。
張姓在千家姓中排名靠前,並不是每個地方的張姓都同宗,有的便是改張的,也有因為某些原因從原家族中搬遷出去的家族,同樣這些搬遷出去的旁系家族的家譜或許從新換了新的家譜輩行表也很正常。
總之,如果能找到這些其他張姓家譜中帶有“賢”字也可當成線索來調查。
李老還建議說,調查的方向主要放在村鎮,因為幾十年前的文化運動中,很多住在城市的大姓中的族譜或家譜都在文化運動中遺失了,但是一些村鎮中生存的人可能還有可能保存族譜或家譜,這樣調查的範圍就縮小了許多。
最後,在李老的一系列的推論下得出的結論是張賢平的家鄉最大可能性的地方在安陽市的某個地方,而我此去的第一站便是湯陰縣這個叫張家屯的地方。
李老知識淵博,人脈廣闊,作為學生的我佩服萬分,對於李老的給予的幫助,我更是十分感激。
臨走時,李老還有李老夫人硬是留我吃晚飯,我不好推辭便留下了吃了晚飯後才回到出租屋。
當天晚上我便將李老提供的信息整理出來,接著下來的三天裏,我在李老提供的信息基礎上收集了更多的資料,然後做出了一份極為詳細的“找人行動計劃書”。
準備完這些,我踏上了去太原的火車,然後轉車去安陽,最後到湯陰縣那個叫張家屯的地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
當李老問第一遍時,我就猶豫要不要把《志異經》的事情說出來,還是說像以前一樣隱去手抄殘本《志異經》的內容,只說三幅草圖和日記的事情。
但回頭一想,李老他是一名考古愛好者,對古文物的認識和鑒定不亞於一個真正的考古學家,皇陵內的陪葬品絕對是最頂級的珍寶和頂級的文物,而首篇日記中提及的玄之又玄,奇之又奇的奇寶就更惹人遐想。
我猜測李老認為我探險尋寶的動機可能是在找尋關於清皇陵內丟失的部分珍奇寶貝,但我真正的目的並不在尋找寶藏,寶藏對我來說只是一個線索,就如同我現在要尋找這個叫張賢平的民國時期的人一樣,同樣也只是個線索,線索的終點就是《志異經》。
最後我還是選擇隱去手抄殘本《志異經》的內容,但我卻將其餘的日記內容和自己的一些想法告訴李老,或者說是回答李老的問題。
我從背包裏拿出了一個本子遞給李老,說:“這就是我的發現所有日記,您可以看看。”
我給李老的這個本子是一份《志異經》第十七頁以後日記篇以及三幅草圖的覆印本,裏面總共有張賢平自述的二十三篇日記,而關於前十六頁記載《志異經》的內容沒打算說出來。
我對這二十三篇日記的內容分析過很多遍,這二十三篇日記的內容大致上都是圍繞著張賢平接受大帥命令後的五年時間內,一直在河南境內尋找關於東陵地宮內的那件被他自己稱為“玄上玄、奇上奇”的奇寶上面。
一開始我以為被張賢平稱為“玄上玄、奇上奇”的奇寶便是《志異經》了,可他留下的日記內容中沒有提及《志異經》中記載的關於異人異能的任何信息,甚至就連“志異經”三個字都找不到;再加上記載《志異經》的紙質與記錄日記紙質完全不同,所以我推測張賢平要找的“玄上玄、奇上齊”的奇寶是另有其物。
不過我想,既然《志異經》能與張賢平的留下的日記以及三幅草圖裝訂在一起,並且還是用相同的防腐方法處理過,我想這被張賢平稱為“奇上齊、玄上玄”的奇必定與《志異經》有什麽聯系,至於其中的聯系是什麽就不得而知了。
此時李老接過我手中的覆印本,李老夫人也在第一時間將李老看書用的金絲眼鏡遞到了李老的手中。
李老有些鼓瞪的雙眼,透過掛在鼻梁上的金絲眼鏡仔細地翻看了起來……大約十分鐘之後,李老將覆印本還給了我。
我接過覆印本時正準備開口詢問李老有些什麽建議時,就看見李老摘掉眼鏡後閉著眼睛什麽話也沒說,只是在揉自己的太陽穴,像是在養神,又像是在想些什麽?
不管李老是不是在思考還是在養神,我不敢去打攪,只能坐等著。心中猶豫不定地想著要不要將《志異經》的前半段關於異人異能的記載內容也一並告訴李老,如果我真的說出關於《志異經》的事情,不知道李老會持有一個什麽態度看待《志異經》?他可能會認為《志異經》這是一部玄幻故事。
這種事情並不是誰都會去相信的,我雖然相信這是真的,可是到現在為止我並沒有親眼見過有誰有這樣的異能,也沒有找到能證明《志異經》上所記載的異人異能是真實存在的證據。
過了一會李老夫人將泡好的一杯茶端到了李老面前叮囑李老喝茶,然後順手將李老的金絲眼鏡又拿走了。
李老喝完茶後好一會才出於意料地對我說道:“我們還是先說說你要找的這個叫張賢平的人吧。”
我聽完李老這句話後先是一楞,心說這思維跳躍的也太快了,我都還有點更不上節奏了。
我點頭“嗯”一聲後,就表現出一副洗耳恭聽的樣子等候李老的下文。
李老這次沒有賣什麽關子,他直奔主題就道:“雖然從軍人的身份尋找無望,但是可以從名字和出生地入手。”
我有些不解地問李老:“從名字和出生入手?”
李老聽我這麽一問,立即就用導師的語氣解釋道:“你給我的第二篇日記中有提到‘舊河北道’這四個字,其實舊河北道不是一個地方的名字,在唐代,‘道’是地方行政區名,直到民國初期廢府置道後,才有了河北道……”
關於河北道的來歷,我是知道的,因為在一年前我便對張賢平留下的二十三篇日記中所提到的各種地名做過一些調查,其中張賢平提到自己的家就在舊河北道。
民國初期廢府置道後將衛輝、彰德、懷慶三府改為河北道,後來在民國十六年又廢道改市,而在抗日戰爭時期河北道又叫豫北道。
河北道分別管轄著河南西北地區的二十四個縣城,其中有武安、陽武、沁陽、安陽、湯陰、新鄉、封丘、延津、林、溫、滑、浚等等二十四個縣城。
果然,李老接下來講解關於河北道和我理解的一樣,最後李老說:“後來道被廢除後,河北道便不存在了;解放後各地區被從新規劃,河北道其中的這二十四個縣城中有些被規劃成了地級市,你看看我給你的地圖。”
我立即展開李老一開始就給我的地圖,等我看清地圖時,才發現這是一張河南省境內的地圖。
接著李老又提醒我,說:“第二篇日記中有提到三個四個地名,其中有濮陽普照寺、開封、鄭縣,最後是舊河北道,鄭州在解放前就叫鄭縣,而鄭州的上面便是舊時河北道管轄區,便是我用紅筆圈住的地方。”
在李老的指點下,我看到了地圖上標示的濟源市、焦作市、新鄉市、安陽市用紅色的筆圈住的地方正是舊時河北道的管轄範圍,其中我還看到有用藍筆起來的幾個地名,它們分別是“武陟縣、沁陽市、溫縣、濟源市、孟津縣”。
“我分析推斷出的第一個範圍和方向這個位置在安陽。”李老說的很仔細,我也聽得很認真。
李老解釋道:“為什麽說是在安陽呢?從字面上分析來看,第二篇日記中提到‘輾轉南下’四個字,我們可以從反方向去推論;試想,如果他不是輾轉回家,而是變成直接回家,那說明他可以濮陽直接進入舊河北道回家,濮陽的左邊便是安陽,安陽也屬於舊河北道管轄地區。如果反推論成立,那麽他的家就有可能在安陽,這是第一個從反方向得出的第一點論證。”
“你再看第二個點論證,如果我們順著張賢平走的路線來看,從濮陽南下到開封再到鄭州回家,他在繞圈,這符合‘輾轉’這個詞的意思,這是第二個點論證。至於他為什麽用河北道這個大的範圍來代替自己的家鄉,這只能說明他不想暴露自己或者是在保護家人。”
李老從第二篇日記內容中推論出的這兩點論證很有力度,我根據李老的推斷出結論,再次把目光轉移到了地圖上安陽市的地理位置上,其中“安陽縣、內黃縣、林州市、滑縣、湯陰縣”等幾個地名也同樣用藍筆圈起來了。
此時,李老又咪了幾口李老夫人剛沏好的茶後,讓我拿出那張紙,說:“現在我們再進一步的假設,從名字入手。”
我按照李老的意思看了看紙上寫著的幾行字,其中上兩行寫著的是“承德續家遠,進取昌宗盛,善頌周唐禮,傳厚再道賢”;中間兩行寫著的是“宗由通德傳,承祖士為先,顯達盛英賢,永開泰日遠”;下三行寫著的是“國家興昌,祖功光顯,宗德茂崇,賢輝先緒,世代新風,庭獻沛震,後澤其長”。
我看完這像詩不像詩,像詞又不像詞的幾行字有些不太明白地向李老請教。
李老解釋道:“這是我托朋友弄來的河南省境內三大張姓的家譜輩行表,並且都在河南北部、西北部生活。你再看看我用綠線標示的地方,其中我知道湯陰縣有個叫張家屯的地方就有一個張家祠堂,張姓在那裏是大姓。”
聽完李老這麽解釋,我頓時明白了李老所說的從名字入手的辦法了,原來是從張姓家譜輩行表中尋找線索。
我立即就在地圖上尋找到了李老所說的用綠筆標示著叫“湯陰縣”的地方,同時眼睛也亮了起來。
我心說,說不定那張賢平就來自湯陰縣那個叫“張家屯”的地方。
接下來李老又繼續把他從名字推理出來的幾種可能性來作為線索參考,比如說以前的人取名字都是按照家譜輩行表中的字來取名字,很明顯張賢平中的“賢”字便是家譜輩行表中的其中一個字。
張姓在千家姓中排名靠前,並不是每個地方的張姓都同宗,有的便是改張的,也有因為某些原因從原家族中搬遷出去的家族,同樣這些搬遷出去的旁系家族的家譜或許從新換了新的家譜輩行表也很正常。
總之,如果能找到這些其他張姓家譜中帶有“賢”字也可當成線索來調查。
李老還建議說,調查的方向主要放在村鎮,因為幾十年前的文化運動中,很多住在城市的大姓中的族譜或家譜都在文化運動中遺失了,但是一些村鎮中生存的人可能還有可能保存族譜或家譜,這樣調查的範圍就縮小了許多。
最後,在李老的一系列的推論下得出的結論是張賢平的家鄉最大可能性的地方在安陽市的某個地方,而我此去的第一站便是湯陰縣這個叫張家屯的地方。
李老知識淵博,人脈廣闊,作為學生的我佩服萬分,對於李老的給予的幫助,我更是十分感激。
臨走時,李老還有李老夫人硬是留我吃晚飯,我不好推辭便留下了吃了晚飯後才回到出租屋。
當天晚上我便將李老提供的信息整理出來,接著下來的三天裏,我在李老提供的信息基礎上收集了更多的資料,然後做出了一份極為詳細的“找人行動計劃書”。
準備完這些,我踏上了去太原的火車,然後轉車去安陽,最後到湯陰縣那個叫張家屯的地方。
本站無廣告,永久域名(danmei.twking.cc)